怀念我的姑婆------余宝笙教授

发布时间:2011-12-21 浏览次数:443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实验示范中心 余 萍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回忆却是无穷尽的,恍若回到了30年前。

1981年我毕业时,正值姑婆的生化研究室成立半年,急需人员参与建设和开拓发展,当时的研究室副主任林梅英教授问我的问题是敢不敢杀小白鼠,告诉我以后做实验要经常与动物打交道,我回答:敢。这样,我有幸留在了姑婆创办的生化研究室工作。

生化室建立初期,留下的人员比较专一,都是化学系毕业的。姑婆非常重视年轻人的培养,根据从事的科研方向和各人的兴趣特点,安排大家到各地各相关的研究单位进修学习和进行科研合作,有到福州军区总院的,有到福建省防疫站的,有到福建医科大学的,有到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的,有到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的,不同批次,不同人选,轮流进修培训,对大家的学识提高、能力培养和随后的科研实验帮助非常大。后来我们生化室同仁多次感叹说,余教授如果能再年轻几岁就好了,可以多带我们几年,生化室必将有更远大的前景。当时的生化研究室学术气氛活跃,定期开组会汇报、讨论各人的学习和工作进展情况,人际关系轻松和谐,空余时间常常聚会,大家都很单纯,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在姑婆的关怀和指导下大家的学识和能力在短时间内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1924年,26岁的姑婆以最佳成绩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硕士学位,她放弃优越的前景回国白手起家创办老华南化学系。1935年,为追赶世界的生物化学水平,老华南送她到美国读博士,她成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生物化学大师、维生素abc的发现者、世界化学界的权威麦卡隆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她用两年时间以优异成绩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入选为美国科学家荣誉学会会员,学会赠送她一把金灿灿的金钥匙……50年代后期至10年浩劫时期,姑婆受到极不公正的对待,处境艰难,历尽坎坷,但她坚持报效祖国的信念从未动摇,赤子之心,始终如一。姑婆创建生化研究室时已是77岁高龄,但她的精神面貌、办事风格一点也不显老,思维敏捷,眼界开阔,很有前瞻性。1981年她成为第一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导师,恰逢生化研究室创建初期,经费特别困难,姑婆总是亲自出马,凭借自己的声望和人脉,四处联系可以合作的研究单位,在她的积极争取和指导下,生化研究室参与了国家“863”高科技项目课题作物抗病蛋白质的基因工程途径的研究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农作物抗病基因的分离和抗病机理的研究等项目的科研,并先后开展了几十个省级项目的研究。生化研究室创建10年,先后发表的研究论文有100多篇,有6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应用,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初生化室姑婆培养的研究生如今在国外的早已经是教授和生化领域的骨干力量,如吴旭初、杨良鹏、黄德祺等;在国内的发展也不错,如陈盛教授现在是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的校长,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姑婆博学多闻、品德高尚,加上平易近人,我们生化研究室全体同仁都和她非常亲近。姑婆经常在家摆家常菜请大家,席间谈笑风生,谁有什么问题或难题,她都会认真听取,细心开导,是一个可亲可爱又充满人生睿智的慈祥老奶奶,对有求的只要能做到就必应。她说年轻人出国学习深造很有必要,积极支持要出国留学的人员,生化研究室出国人员的推荐信都是她写的,还积极帮助联系国外的学校,并且总是语重心长地教导他们,出国后一定要认真钻研业务,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要争取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

相信姑婆看到她的弟子今天依旧不懈的努力并取得可喜的成果,是会感到欣慰的。

 

 

友情链接:
中国教育部 中国科技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科技厅 人事处 组织部 信息发布

Copyright 化学与材料学院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350117) 电话:0591-2286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