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开聪

发布时间:2017-09-14 浏览次数:14091

导 师 风 采


名:蔡开聪

别:

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一维、二维红外振动光谱表征与解析;凝聚相中小分子动态结构特性研究;计算机模拟方法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化学实验改进等。

联系方式:ckc1117@fjnu.edu.cn; ckc1117@iccas.ac.cn

通讯地址: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科技楼15号楼

个人简介:

蔡开聪,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学人才培育计划,校第二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现任我院化学系副主任,党支部书记。曾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青年科学优秀奖福建师范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福建师范大学第二届集英助教基金教学奖,获评福建师范大学优秀班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优秀党员等称号,指导的研究生多人次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本科生有多人获得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类)项目资助,及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校优秀毕业生称号。

教育经历:

2005.09-2010.07 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001.09-2005.07 理学学士,福州大学国家理科化学基地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

2010.09-至今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学术兼职:

厦门大学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

科研概况:

主要从事一维/二维红外振动光谱表征与解析以及溶液中生物小分子动态结构特性研究方面的研究,已在《J. PHYS. CHEM. B》、《PHYS. CHEM. CHEM. PHYS.》、《CHEMPHYSCHEM》、《Spectrochim. Acta, Part A》等国内外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授权专利10项。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青年基金项目,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学科委员会基础教育十四五规划课题,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科技部863专题项目。

科研项目:

1. 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7-2020,项目负责人

2. 福建省教育厅JK类项目(2017-2020),项目负责人

3.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开放课题(2017-2019),项目负责人

4. 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013-2016),项目负责人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蛋白质多肽分子体系动态结构及超快振动光谱参数研究,(2012.01-2014.12),项目负责人

6. 福建师范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基金,(2012.01-2014.12),项目负责人

7. 福建师范大学333提升工程,2013.01-2013.12),项目负责人

8. 福建省科技厅青年创新项目:凝聚相中蛋白质模型分子结构动力学特性研究,(2011.04-2014.04),项目负责人

9.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项目:振动探针用于多肽小分子结构预测,(2013.01-2015.12),项目负责人

10. 福建师大引进人才启动基金:生物小分子体系动态结构研究,(2010.08-2012.08),项目负责人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凝聚相分子动态结构特征基团的一维和二维红外光谱模拟,(2008.01-2010.12),项目主要参与者(第2人)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蛋白质聚集体结构的飞秒二维红外光谱研究,(2008.01-2010.12),项目主要参与者(第2人)

13. 科技部863专题:蛋白质及多肽动态结构的飞秒二维红外光谱解析鉴定技术,(2008.01-2010.12),项目主要参与者(第2人)

14. 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学科委员会基础教育 “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课题负责人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Zheng, X.; Yang, N.; Hou, Y.; Cai, K.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2023, 292, 122424.

(2) Fan, J.; Lan, H.; Ning, W.; Zhong, R.; Chen, F.; Yan, G.; Cai, K.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2022, 268, 120675.

(3) Cai, K.; Zheng, X.; Du, F. Spectrochim Acta, Part A. 2017, 183, 150.

(4) Liu, J.; Du, F.; Yan, S.; Cai, K. Huagong Xuebao/CIESC Journal 2016, 67, 26-31.

(5) Cai, K.; Du, F.; Zheng, X.; Liu, J.; Zheng, R.; Zhao, J.; Wang, J.  J. Phys. Chem. B 2016, 120, 1069-1079.

(6) Cai, K.; Zheng, X.; Liu, Y.; Liu, S.; Du, F.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 2016, 32, 1289.

(7) Cai, K.; Du, F.; Liu, J.; Su, T. Spectrochim. Acta, Part A 2015, 137, 701-710.

(8) Cai, K.; Su, T.; Lin, S.; Zheng, R. Spectrochim. Acta, Part A 2014, 117, 548-556.

(9) Cai, K.; Liu, D.; Lou, C.; Lin, S.  Vib. Spectrosc. 2013, 66, 8-13.

(10) Cai, K.; Liu, S.; Liu, D.; Lin, S.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 2012, 28, 1837-1842.

(11) 何佳妮,张明超,潘清,.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04): 108-113.

(12) 陈诗蓥,潘清,林晨婷,.化学教学, 2025, (02): 51-55.

(13) 林晨婷,潘清,陈诗蓥,.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4, 45(22): 48-51.

(14) 潘清,何佳妮,蔡开聪.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4, 45(20): 118-122.

(15) 洪燕茹,李俊珏,蔡开聪.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4, 45(03): 106-108.

(16) 何佳妮,郑舒琳,钟容臻,.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4, 45(02): 121-126.

(17) 郑舒琳,蔡开聪.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3, 44(05): 10-12.

(18) 洪燕茹,杜长捷,鲁翩翩,.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3, 44(05): 106-110.

(19) 郑舒琳,钟容臻,代亚楠,.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2, 43(24): 95-100.

 

 

课题组不定期招收化学及学科教学(化学)等专业的硕士(包括学术型和专业型),欢迎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和毕设工作。对我们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咨询ckc1117@fjnu.edu.cn

团队工作主要围绕纵向科研和教改项目,工作内容以科研成果为核心目标,主要在学科领域内发表期刊论文或专利成果。希望自我驱动性强、踏实认真、团结友爱、热爱科研同时乐于承担实验室的公共事务的学习者加入。














友情链接:
中国教育部 中国科技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科技厅 人事处 组织部 信息发布

Copyright 化学与材料学院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350117) 电话:0591-2286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