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的大学生活

发布时间:2012-01-06浏览次数:678

学院退休教师 黄垂权
 

19609月,我到福建师范学院化学系学习。时至今日,时间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大学生活的记忆,有许多已经模糊了,但是有些还是非常清晰的,就像昨天刚发生的一样。本文中,我将选取我们60级同学大学生活的几个片段,作为引子,跟大家一起来回忆与共享。

 

 

读书

“读书”,上大学就是读书,这有什么好说的呢?可是读书就要看有没有书给你读,有没有时间让你去读,还要看你愿不愿意读。

我们上大学的年代,遇到了读书的好年华。我国正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还批准颁布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革案)》(简称高教六十条)。

高教六十条的核心内容有三条:一是加强理论教学,保证理论课教学时间;二是加强教学经验交流,严格学生文化成绩的考试和考核;三是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强调老教师上教学第一线。

在这种大好的背景下,我们化学本科专业不仅开设了化学的四大块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而且还开设了工业化学、农业化学等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课程。当时的余宝笙教授、甘景镐教授,张其昕、周寿俤、陈寀等副教授都为我们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

同学们学习都很认真,除了上课,其他自习课和课余许多时间都自觉地到图书馆(即化学图书分馆)自修。不像现在的大学生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逛街,一到晚上特别是周末的晚上,仓山的几条学生街都被挤得水泄不通。

当时的考试考核也是非常严格的。大二结束时,我们年级的12位同学因四门课不及格而被劝退学,有13位同学因两门主课不及格而留级,即所谓的“十二加十三”。

当时,评三好生要求学习好、工作好、身体好。考试成绩要求门门都是优秀。有一年,我系400名学生,只有一位同学评上三好生——她就是59级的唐秋谨同学。笔者因有一门课(物理化学)没达优秀而落榜了。

 

 

秋收

1960年秋,我系安排学生参加秋收劳动,我们年级同学开赴长乐县营前公社。劳动时间是两周。

割稻,对于像我这样来自农村的许多同学来说,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一些城市来的同学就不那么适应了,个别同学不小心还把手指头割破了。

打谷(脱粒),这可是体力活,一天下来我们就累得腰酸背痛,手臂举不起来了。

挑谷子,那是只有少数男生干得了的活,因为那箩筐、布袋都很大,一担谷子一、二百斤。同学们都争强好胜,挑少了怕不好看。

劳动中,班组织之间、同学之间开展了热火朝天的竞赛,谁也不愿意落后。这可是一次大型的集体活动,正是锻炼、考验我们的时刻。入党积极分子更是一马当先。

秋收回来,196012月,我们年级党支部就发展了第一批党员,我荣幸地成了其中一员。

 

 

学雷锋

196335《人民服务》、《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同时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为雷锋题词的手迹:“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总理的题词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我们都把雷锋生前喜欢的四句话作为座右铭——“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我们还把这四句话称为“四季歌”。

学习雷锋活动中,大家学习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挤劲和钻劲,挤时间,刻苦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学习质量。除此之外,我们年级还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大家争着打扫公共卫生区,打扫厕所,倒痰盂。学习上互相帮助,结对子,一对红。我们干部还组织“志愿者”到食堂帮厨、做卫生。当时化学系在华南地区,是单独的食堂,管理员赵加胜先生,对我们的活动很支持,很满意。

学习雷锋活动中,我们年级党支部又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共青团化学系分团委也发展了一大批新团员。我记得,我们班的温福元同学就是那时入的团,后来他还被大家推选为班级生活委员。

表决心

四年中,我们还经历了三年的困难时期。同学们都能“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与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共度难关。四年时间很快过去了。

19646月,我们140多位同学毕业了。毕业分配动员报告之后,同学们都行动起来,买红纸,写决心书,感谢党的教育和培养,感谢人民给我们助学金,人人吃饭不要钱。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同学每人每个月还可以领到3~5元的零用钱。整个图书馆挂满了我们的大红决心书。大家表示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做一个革命的螺丝钉,党把它拧在哪里,就在那儿闪闪发亮,永不生锈。我们响亮的口号是“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哪里艰苦哪儿安家!”

毕业分配结束,我们这一届140多人,分配到教育系统的不多,大部分分配到企业(像省电力厅就去了30多人)。省委组织部去了3人,作为后备干部培养。留校3人——胡炳环同学到高分子研究室工作,余好利同学到政教系任辅导员,我留在化学系任辅导员。另外,还有一位同学考上我系甘景镐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他是章文贡同学。

 

啰啰嗦嗦就写这些。谢谢您,亲爱的读者。

 

 

 

注:本文作者黄垂权,退休前为本校化学系副教授,曾任化学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