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退休教师 张景榴
吴自强,字健行,号童翁,1901年12月生,江西临川人,民革成员。1927年3月考取日本东京高师(国立筑波大学前身)特别预科,一年后升入本科教育系。1932年2月学成回国,先后在江西南昌一中担任初中部主任、教务主任、代校长、校长,1950年10月调入福建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1957年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两次受到冲击。1964年3月调往华侨大学外语系教日语。1972年以其72岁之高龄仍被下放农村劳动,长达5年零8个月。1978年落实政策,调回华侨大学,旋于1979年10月又回到福建师范大学,安排在教育科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并指导硕士研究生。1987年2月退休。
吴自强老师遗像 (1901-1996)
纵观吴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走过的道路,像大多数旧知识分子一样,是坎坷不平的。所不同的是,他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仍然“受尽残害成铁骨,尚留余勇立新功”,能够坦然处之,因而心情始终是舒畅的,这从他下放农村时写的一首七律诗中,不难看出他的心境。诗曰:
满腹诗书漫古今,何如劳动意旨深。
肩挑木桶浇蔬菜,手持竹筐拾黄金。
终日田间锄杂草,无时世事不关心。
欣逢白发老圃学,身教榜样胜士林。
他所孜孜以求的是如何对国家社会多作贡献,这从他于1987年2月在全校欢送离退休教职工大会上的发言可见一斑。他说:“我要退休了,但我要‘身退心不退,人离情难离’,为党为人民再放点余热、余光,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以终余年”。后来的实践证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跑步是吴老健身运动的主要手段之一,坚持了整整63个年头,直到93岁以后因跌倒腿部受伤才改为慢步走,他曾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吴老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做到了四点:1、晨跑,2、冷水浴,3、唱革命歌曲,4、气功和散步。“积极锻炼,心情舒畅,合理营养”是他的养生之道。也就是说,吴老除了坚持体育锻炼外,十分注意心理卫生,他认为心理卫生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他注意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修养:1、量力而行,尽力而为;2、恬淡自处,不贪名利;3、保持积极,多动脑筋;4、心理卫生,自我挑战。
在营养方面则注意合理性,从不要求吃什么高精细食物,历来主张粗菜淡饭加豆腐汤。他告诫人们不要因贪嘴而大鱼大肉以免患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时,风趣地引用了一句形象的民谚,曰:“鸡生痘,肉生疮,青菜豆腐保平安”,笔者至今仍记忆犹新。由于吴老一生得益于长期坚持身心锻炼和合理营养,所以与医院几乎无缘,仅仅1993年11月因劳累过度与受凉引起前列腺增大,才住院一个月。
吴老提倡“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所谓知足常乐主要是物质享受要知足;不知足常乐指的是对于学习研究文化科学技术要不知足地奋勇前进,迎头赶上发达国家。他一生在教育工作中总是用两句话教导年轻人:一是物质享受向后看,后面还有很多人不如我们,要知足;二是学问事业、科学技术要向前看,我们很多地方落后于发达国家,要奋勇前进,迎头赶上,要不知足。“逆来顺受,顺来逆想,每遇艰难思奋进,时逢喜事必忧先”,这是吴老一生的座右铭。笔者对“逆来顺受”未敢苟同,但是不得不佩服他具有这种超乎常人的崇高精神境界。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60多年如一日,坚持身心健康的锻炼,耄耋之年仍旧勤动脑,促长寿。他给自己规定的奋斗目标是健康地活到100岁,“目睹香港和澳门胜利回归,于愿足矣”。在他96岁高龄时还出版了《七十年教育生涯》一书,全书30万字,其中53.2%的文章是81至89岁时写的,42.5%是90至95岁时写的,足见他的脑子仍是顶管用的.他自称为”童翁”,我看一点不假。吴老下一步的计划是写一本《健康教育学》,以总结自己一生的养生经验。不幸的是,由于意外原因,竟于1996年10月14日非自然性死亡。他的突然辞世,致使《健康教育学》一书的出版化为泡影,实为莫大遗憾!
不过,吴老梦寐难忘的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已经如期实现了,安息吧!敬爱的吴老师!